国足需稳定发展,需给相关人士警醒
在国内足球界,有一群人以单后腰的姿态对伊万等教练的中场布置表示质疑和反对。这些人不乏是曾经的退役名宿和国脚,甚至是足球解说员、主播以及记者等媒体工作者。但令人不解的是,他们的言语间尽管滔滔不绝,却没有一个真正拥有资格和实力去担任一支球队的主教练,甚至无法胜任助理教练的职位。
然而,这个群体却长期存在,他们不断地对历届国足主帅进行批评,无论是在场上指挥的高洪波、朱广沪等本土教练,还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伊万、里皮等欧足联资深职业教练。他们仿佛抓住了一种社会情绪,那就是公众对国足持续的失望与愤怒。他们通过批评主教练来迎合大众对国足输球、出局的情绪发泄需求,从中获取了大量的关注和收益。
每当国足遭遇失利,他们的批评声浪愈发高涨,仿佛从中获取的收益也更为丰厚。这种现象是否可以称之为“发国难财”?无疑,这是一种让人深感困惑的现象。
这种现象真的正常吗?如果这些人真的如此“懂球”,为何却连一个中冠队的教练职位都无法胜任?英格兰著名球星贝克汉姆曾在中国交流时提到:中国足球缺少的不是足球技术,而是足球意识。足球技术或许由专业球员掌握,但足球意识却涵盖广泛,包括所有足球从业者、媒体和球迷对足球的理解与思考。
中国足球为何总是落后,且让人看不到希望?这背后反映的正是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。每逢国足失利,全国上下仿佛除了主教练,人人都成了懂球行家。这些人如同井底之蛙,坐井观天,却喜欢在专业领域班门弄斧、夸夸其谈。如果只是足记、主播、解说这样做尚可理解,毕竟他们的专业是解说和写稿。但退役球员、名宿也如此,就不得不让人深思:这是否正是中国足球水平一直无法提升的症结所在?
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们不禁要问:中国足球圈真的需要继续请外教来执教吗?还是应该从根本上去改变这种对足球理解和认知的局限性?这不仅仅是足球技术的问题,更是足球文化、足球意识的问题。只有真正改变了这种现状,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突破与进步。